原本對於什麼是前置胎盤並不是很了解,但當醫生說我有前置胎盤時,上網查了一下,了解後有些概念,不過就在上週的產檢中,醫生提到,目前我除了有前置胎盤外,看起來似乎還有"植入性胎盤"的狀況,對於什麼是植入性胎盤我完全不懂,所以上網又查了一下,嗯~現在大致上了解,也分享一下醫療知識給懷孕的媽媽們~
以下文字資料截取出網路,純粹分享知識,若有侵權請留言告知,我將會文章下架,謝謝~
大出血危機
當心危險的「植入性胎盤」!
當妳的婦產科醫師告訴妳:「妳有植入性胎盤,從現在起要提高警覺喔!」相信妳會有滿腦子的疑問與擔憂--什麼是植入性胎盤?對孕婦及胎兒有多危險?為何會發生?如何處置?又該如何防範呢?
認識「植入性胎盤」
植入性胎盤,顧名思義就是胎盤不正常的植入子宮壁。正常情形下,胎盤與子宮壁之間有一層「蛻膜」隔開,當寶寶出生後胎盤便很容易剝離。但是如果產婦的子宮壁曾經受傷過,例如:流產手術、子宮內膜電燒手術或者以前曾經剖腹生產,以致於寶寶出生後胎盤無法順利剝離,會造成大出血而危及母親。
有時候雖然沒有上述子宮內膜受傷的病史,而只有前置胎盤(胎盤附著在子宮頸上),但是因為該處較薄,胎盤較易植入,也會有造成大出血的危險。在少數特殊的病例,植入性胎盤也可能發生在還未生產時,因為植入子宮壁的胎盤由內而外,造成子宮穿孔破裂,危及母親及寶寶的安全。
植入性胎盤依照胎盤和子宮壁密接的程度,可分成三種:從最輕微的「沾黏性胎盤」(緊黏住肌肉層)到中度的「穿入性胎盤」(穿入子宮肌肉層)及最嚴重的「穿透性胎盤」(穿過肌肉層到子宮的外層)。
危險因子:前置胎盤、前胎剖腹、多次流產
「前置胎盤」及「前胎剖腹產」都是造成植入性胎盤的危險因子,依這兩項因子的有無,其發生率如下:
* 若只有前置胎盤而沒有剖腹產或子宮手術的病史:發生植入性胎盤的機率約4﹪。
* 若此胎有前置胎盤又曾有過一次剖腹產病史:植入性胎盤的機率約增加為10?35﹪。
* 若此胎有前置胎盤又有多次剖腹產病史:植入性胎盤機率大幅增加到60?65﹪。
另外,以前有過多次流產手術或者懷過六胎以上的小孩的產婦,都屬於高危險群,有必要在產前檢查時加以仔細的判斷。
孕婦死亡率高達7﹪!
植入性胎盤的發生率因近幾十年剖腹產及墮胎比率的增加,而呈現大幅上升趨勢。根據國外的統計,50年來約增加了10倍,目前的機率大約是每一千個生產就有一個,筆者所服務的花蓮門諾會醫院最近兩年的統計約一千個生產有四個。
植入性胎盤除了造成孕婦相當高的死亡率(約7﹪),也造成許多手術中或手術後的併發症,例如大量輸血的危險、發生感染、輸尿管與膀胱受傷等風險的增加。
診斷重點
現在的產前檢查,因為超音波的進步,有些較嚴重的穿入性及穿透性植入胎盤可事先診斷,但仍有其極限,並不是那麼容易,而主要的診斷重點包括:
* 胎盤中有不規則的窟窿,內有豐富的血流。
* 在彩色超音波的掃瞄下,除了可以見到血流極多外,流速也很快。
* 胎盤肥大。
* 母血唐氏症篩檢中,胎兒蛋白可能升高。
以上的特點或可幫忙診斷出一些植入性胎盤,以作周詳的準備,但最常見的仍然是到生產時才發現,此時整個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就更顯得重要。
「植入性胎盤」的處置方法
不論是陰道生產或剖腹生產,當寶寶出生後,植入性胎盤往往在娩出胎盤時發生大量出血,所以臨床上當醫生發現胎盤不容易剝離時,必須有高度的警覺及準備,例如要有隨時輸血的準備、要照會麻醉科醫師,甚至最後可能需要把子宮切除的手術預備工作準備好。一般而言,醫生會有以下兩種方向的考量:
* 如果不想再生小孩:子宮切除是最好、最安全的辦法。
* 如果想保留子宮:仍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,但都有其危險性,例如:
˙將供應子宮血液循環的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結紮。
˙將局部植入之處的胎盤剝下後加以縫合止血。
˙切除該塊植入部位正在出血的子宮壁並加以縫合。
˙在胎盤取出後,將子宮前後壁暫時性地前後縫合。
˙必要時不勉強剝離胎盤,暫時留下胎盤,等到日後萎縮後再處理。
如何防範--減少剖腹產、人工流產
所幸近年來的治療方法有很大的進步,像這種嚴重的植入性胎盤,若已事先知道,可以在產檢時確定胎兒的肺部成熟後就給予提早生產,在手術前先於髂內動脈置入汽球導管,在胎兒娩出後經動脈導管施以汽球栓塞以減少出血;另外,手術也愈見保守,必要時可在不用剖腹產的情況下摘除胎盤。凡此種種都可減少手術的併發症,但預防勝於治療,減少剖腹產以及人工流產才是當務之急。
(取材自2005年五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)
留言列表